美国增加关税对跨境电商有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成本上升:美国取消对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自 2025 年 5 月 2 日起,对其征收 30% 的关税或者 25 美元每件的关税,6 月 1 日后将上升至 50 美元每件。这意味着跨境电商卖家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尤其是低客单价商品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 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关税成本的增加会使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价格上涨而减少购买,或者转向其他价格较低的替代品,这将影响中国跨境电商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一些依赖低价策略的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
  • 物流成本增加:在关税政策调整的过程中,物流环节可能会受到影响,如美国邮政署曾暂停接收来自中国的包裹,虽然后续恢复,但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物流成本和运营风险。物流商可能会根据新的清关方式和成本调整运费,进一步增加卖家的负担。此外,货物在海关的清关时间可能延长,导致物流时效性降低,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 供应链布局调整:一方面,建立和运营海外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仓库租赁、人员管理等费用,但在关税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海外仓备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频繁的关税变动带来的影响,提高货物的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平台和卖家可能会加大海外仓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部分国内制造商此前将生产环节外迁至东南亚、非洲等地以规避原产地规则,但此次美国对多个国家同步加征高额关税,使得这种中转避险策略暴露出系统性风险,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供应链布局,寻找更合适的生产和采购地点,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 合规风险增加:关税政策的变化要求跨境电商企业更加注重合规经营。企业需要准确申报商品价值、原产地等信息,以避免因违规而面临罚款、货物扣押等风险。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美国海关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运营和管理方式,以确保合规运营。
总的来说,美国增加关税对跨境电商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但也促使企业加强合规能力,推动品牌出海从 “性价比驱动” 转向 “技术及品牌文化驱动”,并促使市场拓展重心向其他地区倾斜,如 RCEP 成员国、中东及拉美等1。同时,独立站和私域流量运营的重要性也有所提升,企业更注重构建用户忠诚度以对冲外部风险1